中国古代同性恋断袖与磨镜

作者: 时间:2020-12-29 12:15:53 阅读: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那些对与同性产生爱情、性爱欲望或恋慕,称为同性恋者。虽然同性恋是一个现代名词,但其实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在中国古代,男同性恋称为断袖,而把女同性恋叫做磨镜。

男同性恋断袖的出现

断袖的典故来源于二千年前的西汉。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 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

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每当提起汉哀帝的时候,便说他有断袖之癖。于是,断袖也就成为男同性恋的代名词了。

女同性恋磨镜的由来

为什么把女同性恋叫做磨镜呢?原来,磨镜,即磨治铜镜也。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据汉代着名文人刘向的《列仙传·负局先生》记载:负局先生不知何许人,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循吴市中,炫磨镜一钱。《太平御览·海内士品》中也说:徐孺子尝事江夏黄公,黄公薨,往会其葬,家贫无以自致,賷磨镜具自随,赁磨取资,然后得前。唐朝诗人刘得仁《赠道人》一诗中曾写道:长安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女》中也有问其人,乃诸姓,市中磨镜者也之说。而把女同性恋叫做磨镜的意思就是,双方相互以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爱满足,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而在厮磨,故称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