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刚:“约炮”成考题触动我们什么?

作者: 时间:2020-12-31 05:11:09 阅读:

随着人们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一夜情、约炮等性行为已经屡见不鲜。而在今年的一月份,微博上有人爆料如何看待大学生约炮竟成了大学生的压轴考题,一时间引起了网络上的热议,约炮成考题到底触动了我们什么?

导读:2015年1月5日,微博上有人爆料: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课程的期末试卷惊现神考题,20分的压轴题为如何看待大学生约炮。一时间引起网络热议,有人叫好,有人直斥误人子弟,也有网友调侃约炮有风险,一定要谨慎。

第二天媒体便报道了任课教师的澄清,指出网友误解了题目,原题是问大学生对社会上约炮现象的看法,并不是对大学生约炮的看法。任课教师强调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设置此题的初衷是希望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和性观念。教师解释:我们在课上的立场是反对这种没有情感基础、没有责任感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也是开课的重要目的之一。

问:您怎么看待这位任课教师的澄清呢?

方刚:任课教师的解释与澄清,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其主要目的是向学校主管领导表忠心:我很正统,千万别因为网友误读停我的课哟;次要目的是向公众澄清:我们讲的性是符合主流道德的性,我们没有误导学生。其实,从性教育的专业角度看,强调主流道德才是最大的误导。

著名性学家:方刚

问:性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方刚:不了解性教育的人,通常认为性教育的目的是传播性的科学知识;了解性教育的人,懂得性教育是包括亲密关系、性别平等在内的全面的sexuality教育;我自己则一直主张:青少年经由好的性教育,定能增强其独立的思考精神、创造力、对真理的追求、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更负责任的态度,等等。

问:那要怎样实现这样的性教育?

方刚: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育便不能是教师单方的价值观灌输,而应是鼓励学生不同价值观的呈现、多元的讨论、开放地思考。好的性教育从来不是我说你听,更不能成为规训,而一定是尊重不同价值观的。教师只是学生思考的引路人,只需要守卫人权和性别平等这些普适价值观的底线就可以,除此之外绝对要杜绝做某种价值观的倡导。比如在约炮议题上,如果先假定其不道德,预设一个反对的立场,就悖离教育(不只是性教育)的目标远矣。

所以性教育不仅不能回避非主流的话题,相反恰恰应该拿有争议的现象进行讨论,在争议中才更可能促进学生反思精神、思考能力的增长。约炮在性学专业里的称谓是偶发型性行为,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性教育切入点。由约炮,可以讨论多元的性价值观,讨论爱情、性、婚姻三者的关系,讨论偶发型性行为的注意事项,等等。于是,对约炮的讨论便成为一个培养对多元思想的包容,对个人私权的尊重、对亲密关系的深入思考、对责任与安全意识重视的机会。这样的教育,何其之美!但如果教师借助话语权,把主流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便成了坏的性教育。

我无意指责这门课程的教师,他必须这样澄清,必须及时给自己抹红,否则可能被抹黄、抹黑;而且每个学校的舆情监控系统时刻在工作着,肩负维护学校声誉的重任,也会想办法出来自证清白。

教育界流行一句话: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意思是,学术研究随便做,你有什么观点都可以,但是,对学生讲课的时候却不可以随心所欲,而要守纪律。同样的话,在新闻界便是思考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对纪律没有明文规定,因为中国人用脚指头都可以想出来许多条。但是,学术的成果不可以传播给学生,思考的结果不可以传播给大众,这学术与思考又为了什么?进一步,在一个强调教学和宣传有纪律的社会,你会相信学术与思考没有禁区吗?所以,在我看来,这官冕唐皇的二句话,不过是用前面无禁区的漂亮外衣,包裹后面的有纪律的言论与思想管控而已。

问:也就是说无论怎么样我们的言行都是受到限制的。

方刚:我们对这样的管控早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但可悲的是,这些强调有纪律的人,同时也在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创造力一定是靠无禁区培养出来的,当课堂上强调有纪律的时候,只会培养出没有独立思考精神,唯上是图的顺民、愚民。中国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各领域均难以培养出大师,根子正在这里。

性,从来不只是两腿之间的事。一个大学的课堂,如果连约炮都不敢鼓励学生多元思考,都要进行道德批判,再谈培养具有思考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这种鬼话连鬼都不信。

事情发生在一所师范大学,师范大学主要是培养未来的教师的,当这些思想被禁锢过的学生成为教师,这样一代代师范下去,他们的学生又会怎样?

幸好有了互联网,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多元了,我们的思考不会被课堂上有纪律的教学所束缚。对于那些向我们灌输鬼都不信的鬼话的教育,我们也开始怀疑了。有纪律的教育死亡之日,便是民族再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