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刚:性别暴力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作者: 时间:2020-12-31 17:32:59 阅读:

性别暴力,这样一个名词,一听就让人感觉不是好事。的确,在我国,性别暴力这样一个名词虽然比家暴等出现的频率要低,但是事实上存在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却很高。著名性学专家方刚为你讲解性别暴力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概念:针对妇女的暴力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在战略目标与行动中,提到了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一语是指公共生活或私人生活中发生的基于性别原因的任何暴力行为,这种暴力行为造成或可能造成妇女受到身心或性方面的伤害或痛苦,也包括威胁采取这种行为,胁迫或任意剥夺自由。并有多条补充信息。

2006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ECOSOC)将基于性别的暴力定义为,基于社会定义的男性和女性的差异、违背一个人的意愿对其造成的任何伤害的行为。

概念:家庭暴力与伴侣暴力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暴力行为宣言》中提到的针对妇女的暴力的形式的第一条,便是家庭暴力:在家庭内发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家庭中对女童的性凌虐、因嫁妆引起的暴力行为、配偶强奸、阴蒂割除和其他有害于妇女的传统习俗、非配偶的暴力行为和与剥削有关的暴力行为。

基于对家庭暴力对象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伴侣暴力代替家庭暴力。伴侣暴力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我们对于家庭暴力对象的理解。本文后面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交替使用伴侣暴力和家庭暴力的不同概念。

著名性学专家、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召集人 方刚

针对性别气质的性别暴力

这是针对不够阳刚的男性,以及不够温柔的女性的暴力。前者被称为娘娘腔、二尾子,后者被称为男人婆、假男人。谁在对性别气质的出轨者施暴?背后是文化,具体的实施者可能是男人,也可能是女人,甚至是国家体制。无论哪种性别的人,都可能成为歧视、打击本性别或另一性别中不符合主流社会性别规范者的力量。娘娘腔的男人与男人婆的女人,会成为不同男人和女人共同歧视的对象。要求男人像个男人的,不只是男人,更可能是女人。在女性内化了传统性别观念时,会因为男性没本事、窝囊而对他实施精神或肢体暴力,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公共空间。此外,鼓吹性别气质二元划分的同时,也是对不符合这一性别气质的人的暴力,当教育系统强行推行这一性别刻板模式的时候,便是一种国家暴力。

针对性倾向的性别暴力

针对同性恋者的各种暴力,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文化和社会中,无疑属于性别暴力的一种。

男同性恋者被认为不够符合阳刚之气,恐同与反同势力一直强调男同性恋者的女性气质,虽然事实上女性气质并不是所有男同性恋者的共性,而且女性气质并非坏的。恐同者认为,男同性恋者不再干女人,而是互干,这是无法忍受的,说到底,男同性恋的存在是对传统的支配性阳刚男性气质的一种挑战,是对致力于捍卫这种男性气质的男人的示威。

而女同性恋,则因为女性不再是男性的性对象,不再附属于男性,从而为男性暴权所无法容忍,所以不难理解会有通过强奸来治疗女同性恋的论调和行动;另一方面,女同性恋的存在也让一些异性恋的、尊重男性霸权地位的女性觉得自己是被公然挑战的。针对同性恋者的肢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从来都不缺少。这些表面是对性倾向的歧视与偏见,实则是基于性别的暴力。

针对性别选择的性别暴力

针对性别选择的暴力,主要指针对跨性别及生理间性人的暴力。跨性别(transgender),指传统定义的男人与女人之外的性别。跨性别者包括:变性欲者,变性人,易装者,跨性别表演者,跨性别性工作者,只做了隆胸手术的生理男人,基于性别选择目的做了乳房切割的生理女人,以及其他所有认为自己不属于传统观念关于男人和女人定义的人。跨性别这一词汇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于性别二元划分模式的挑战,是人类对自身的更加深入、真实的认知与探索,这也要求我们对性别暴力进行新的探索。生理间性人(intersex,又译双性人)一度被归入跨性别,但随着生理间性人解放运动的开展,他们越来越无法接受自己被归类于他者,而视自己为独立的一种性别。

逾越了传统性别分类与实践规范的人广泛而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只不过,在男女二元划分的刻板模式下,他们被认为是需要治疗及改变的病人甚至罪人,他们作为一种性别的存在不被承认,其平等权益被剥夺。生理间性人,曾被理所当然地在其出生之后便被医学解决,从而成为被屠杀的一个人种,不承认他们有存在于世界上的权利。